近日,从安康市全国名特优新高品质(富硒)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推进会上获悉,汉滨区获“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”命名,并围绕名特优新高品质(富硒)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工作作大会交流发言。
近年来,汉滨区大力推进实施质量兴农、绿色强农、品牌富农战略,坚持以市场为导向、以园区为承载、以质量为支撑、以品牌为抓手,抓实农产品标准化建设,推动富硒农业提质增效。
坚持绿色发展。汉滨位于中国最大的天然富硒带,中高硒土壤占国土面积85.02%。该区立足富硒资源,将富硒农业确定为全区发展的首位产业,突出硒资源综合优势,加快产业绿色升级,支持生猪、茶叶、魔芋等主导产业提质发展,生猪饲养量保持在80万头以上,春茶产量9600吨、产值20亿元,魔芋种植15.9万亩,荣评全国魔芋产业重点县区、全省生猪全产业链典型县区。
坚持创建引领。以创建全国名特优新高品质(富硒)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试点市为契机,将名特优新、“双品一标”、特质农品和标准化创建工作纳入《汉滨区“十四五”农业产业发展规划》,制定《“富硒有机食品”品牌提升行动实施方案》《农业生产“双品一标”提升行动实施方案》,截至目前,共培育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1个、地标农产品1个、绿色食品34个。
坚持质量为本。持续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,建成全省首家农药实时追溯大数据监管平台,实现执法监管工作信息化、智能化和数据化。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,193家农产品生产企业在国家及省追溯平台备案,使用追溯码并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3万余份,带证带码上市农产品400余吨,2024年成功创建“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”。
坚持标准制定。按照“有标采标、无标创标、全程贯标”要求,鼓励市场主体研发制定富硒种养、加工工艺、标识包装等团体或企业标准。截至目前,培育特质农品企业4家,开展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试点5家,良好农业规范认证4家,生态环保优质包装标识生产应用主体6家。大力推进标准制定,发布5项茶叶标准,3项标准作为安康市地方标准颁布实施。
坚持品牌培育。把富硒农产品标准化建设与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建设、认定管理、指导服务有机融合,配套制定产业奖扶政策,对“双品一标”、特质农品、良好农业规范认证、富硒标准制定、新产品开发、市场营销等多环节进行奖补,累计认证“双品一标”农产品40个,“汉滨大米”等11个农产品纳入“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”名录,第三方机构认证和富硒产业协会授权富硒农产品25个,富硒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。
来源:汉滨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