运动:预防和战胜卒中的有力武器

10月29日是第19个“世界卒中日”。卒中,又称中风,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,已成为世界人口的第二大死因,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。脑卒中被称为“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”,具有高发病率、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。而体育运动则是预防卒中的一道坚固防线。

  “120”口诀识别脑卒中

  据西安市人民医院(西安市第四医院)脑科病院副主任医师王文宗介绍,卒中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,是由于脑部血管破裂或阻塞,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,中医称之为“中风”。是一个具有高患病率、高发病率、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“四高”疾病。脑卒中可能导致运动障碍、感觉障碍、言语障碍、吞咽障碍以及认知功能障碍。

  王文宗说中风识别要牢记“120”口诀。这个口诀里的120是指三项检查,一旦出现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症状,家人请立即拨打120电话送医治疗。三项检查是什么呢?“1”是指看1张脸,是否突然出现口角歪斜、流口水、面瘫不对称症状;“2”是指查2只胳膊,是否存在肢体麻木,平行举起存在单侧无力的情况;“0”是指聆听语言,是否说话困难、含糊或不能语言。如果突然出现了这些症状,就有可能是脑卒中了。

  卒中预防有8点

  王文宗表示,卒中预防有8点:定期筛查。定期进行卒中危险因素的自我筛查,包括高血压、高血糖、高血脂、吸烟、饮酒、超重与肥胖、不健康生活习惯,和其他可能导致卒中的疾病等;控制好血压。35岁以上应每年至少测量血压1次,高血压患者应每月至少测量1次,高血压患者还需要进行药物治疗;控制好血糖。建议在年龄≥40岁时开始筛查,有卒中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定期检测血糖;控制好血脂。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,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病及缺血性卒中的高危人群,应该每3-6个月就要测定1次血脂;戒烟;控制体重;健康饮食;科学运动。健康成年人每周参加3-4次有氧运动,每次持续约40分钟以上。

  “脑血管病对国民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危害,目前脑卒中在我国的流行状况仍处于高峰期,并导致巨大的疾病负担,90%以上的卒中可防可控,我们应该做好预防工作,在生活方式方面,尽可能科学合理,血液指标和血压等做到长期持续达标。”王文宗说。

  运动“处方”可预防和战胜卒中

  “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有效降低卒中风险。定期适量进行身体活动有助于预防和改善超重和肥胖及高血压、心脏病、卒中、糖尿病等慢性病。”王文宗介绍,首先,运动可以帮助控制体重。肥胖是卒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,通过适度的体育运动,如快走、跑步、游泳等,可以消耗多余的热量,减少脂肪堆积,降低体重,从而减少卒中发生的风险。其次,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压。高血压是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。定期进行体育锻炼能够增强心脏功能,改善血管弹性,使血压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。像骑自行车、瑜伽等运动都对血压的控制有积极作用。再者,运动能够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。良好的代谢可以促进血液循环,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有害物质,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,为大脑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,降低卒中的发生几率。此外,运动还可以改善心理状态。参加体育运动可以释放内啡肽等神经递质,缓解紧张情绪,增强心理韧性。

  医生表示,运动不当可能带来运动性中暑、运动性脱水、运动性腹痛、低血糖、晕厥、横纹肌溶解症、贫血等。尤其老年朋友运动时需要注意:久坐少动者的体力活动量应达到WHO的推荐量(每周150~30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,每周2次抗阻练习);应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,动则有益。鼓励老年人参加包括有氧运动、抗阻训练、平衡能力(预防跌倒)和柔韧性练习的综合运动,每周至少2次,并可以将其融入到生活中;有氧运动要低起点、慢进阶、少变化,在主观愿意和客观能力耐受的前提下循序渐进;抗阻训练很重要,可防止肌力快速下降;肌少症人群应加强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练习。

来源:西安日报